作者:于賢嬌

推開那扇斑駁的木門,吱呀聲像是從歲月深處傳來的嘆息。門口那棵老槐樹曾經(jīng)挺立院外,樹下的石墩上還留著當年攆小米的凹痕,一道道紋理里嵌著半世紀的光陰。我站在童年的原點,看著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青石板上,恍惚間又看見姥姥搖著蒲扇的身影,聽見舅舅數(shù)著除夕倒計時的聲音,還有小姨夫自行車鈴鐺清脆的響聲,這些聲音與畫面,在記憶的長河里從未褪色,反而在時光的淘洗中愈發(fā)清晰。
槐樹下的搖籃:血緣織就的溫暖襁褓
這座老屋是家族記憶的子宮,包裹著我最初的溫暖。作為長女的孩子,我享受著"長房長孫"特有的寵溺。母親忙于家務(wù)時,姥姥的床就是我的城堡,那道矮矮的小墻,是我童年最愛的秘密通道。夜里翻過墻去,總能撞見姥姥微微瞇縫的眼睛,她從不責(zé)備,只是輕輕拍著被角,哼著走調(diào)的童謠。聽二姨講述她出嫁那天的場景總在我腦海浮現(xiàn):她含著糖出門,卻在未出村口的路上悄悄把糖塞進我嘴里。那甜味至今仍在我舌尖縈繞,混合著離別的不舍與祝福的甜蜜,成為我對親情最初的具象認知。
舅舅的寵愛帶著男性的粗獷與細膩。每年冬至過后,他就會坐在門檻上掰著手指倒數(shù):"還有九十天過年嘍!"那興奮的語調(diào)比窗外的北風(fēng)還急切。臘月二十三祭灶那天,他會神秘兮兮地從藍布包袱里掏出一掛小鞭炮,小心翼翼拆成單個,任我舉著香火在院子里噼里啪啦地放。那些跳躍的火星映著他眼角的笑紋,比任何煙花都絢爛。如今想來,舅舅數(shù)著日子的期待,何嘗不是對我童年快樂的倒計時?
石墩上的傳承:農(nóng)耕文明的生活詩學(xué)
老屋前的石墩不僅是生活工具,更是家族記憶的圖騰。姥姥總愛坐在那里攆小米,金黃的谷粒從指縫間漏下,在青石板上跳躍著墜入陶甕。我蹲在旁邊撿拾遺落的谷粒,看陽光把她銀白的發(fā)絲染成金色。這看似單調(diào)的勞作,實則是農(nóng)耕文明最詩意的注腳,每一粒糧食都凝結(jié)著汗水與期待,每一次舂搗都是生命與土地的對話。
小菜園是另一個充滿魔力的世界。姥爺弓著腰在壟溝間播種的身影,像極了中國農(nóng)民千年不變的剪影。春天,嫩綠的菠菜頂著露珠搖晃;夏天,番茄藤爬滿竹架結(jié)出紅燈籠;秋天,南瓜在地壟間沉睡成金疙瘩;冬天,埋在土里的蘿卜頂破凍土露出翠綠的纓子。我跟著姥爺學(xué)著辨認菜苗,把蚯蚓當作寶貝裝進口袋,那些沾滿泥土的手指和沾著菜汁的衣裳,都是童年最珍貴的勛章。
離別與守望:親情紐帶的時代張力
隨著歲月流轉(zhuǎn),親人們像候鳥般陸續(xù)離巢。二姨遠嫁他鄉(xiāng),舅舅娶妻生子,小姨尋得良人,每個婚禮都像在親情的錦緞上剪開一道口子,雖然綴滿了祝福的流蘇,卻終究留下了無法彌合的空隙。記得那個除夕前夜,姥姥欲言又止的眼神至今刺痛我心,她既想留住這個自己親手帶大的大外甥的童真歡笑,又不得不顧及新婦的顏面。當我被送出那扇大門時,回頭看見姥姥悄悄抹淚的模樣,突然明白所謂成長,就是不斷目送親人背影漸行漸遠的過程。
如今重返老屋,物是人非的蒼涼撲面而來。曾經(jīng)熱鬧的堂屋如今寂靜如墓,舅舅家傳來的噩耗更添幾分沉重。舅媽的離去像一塊石頭投入記憶的池塘,激起層層漣漪。我站在門口,看著曾經(jīng)那棵老槐樹的位置,可是現(xiàn)在老槐樹已經(jīng)不復(fù)存在了。石墩上的凹痕依然清晰,只是再沒有姥爺溫暖的手掌撫過。小菜園里的野草瘋長,掩蓋了曾經(jīng)的畦壟,卻掩蓋不住記憶里飄來的泥土芬芳。
時光褶皺里的永恒星光
暮色中的老屋泛著溫柔的光暈,仿佛一位慈祥的老人靜默佇立。我輕輕撫摸著斑駁的土墻,那些深深淺淺的裂縫里,藏著無數(shù)個晨昏交替的故事。姥姥搟面條時飛舞的面團,姥姥納鞋底時穿梭的銀針,舅舅修理農(nóng)具時叮當作響的鐵錘,小姨梳妝時散落的桂花油香......這些碎片在記憶的暗房里顯影,拼湊成一幅名為"家"的立體畫卷。
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,老屋像一座時光膠囊,凝固著農(nóng)耕文明最后的溫情。它提醒著我們,親情不是社交媒體上的點贊和表情包,而是寒冬里的一碗熱粥,是離家時塞進行李箱的腌咸菜,是深夜歸家時亮著的那盞燈。雖然舅媽的離去讓這個春節(jié)少了些許團圓的意味,但那些鐫刻在石墩上的笑聲,那些飄蕩在小菜園里的歌謠,早已成為血液里流淌的基因,在每一個孤獨的時刻給予我們溫暖的慰藉。
夕陽西沉,最后一縷余暉為老槐樹鍍上金邊。我輕輕關(guān)上那扇吱呀作響的木門,帶走了滿袖的槐花香和滿心的思念。這座老屋或許終將坍塌在時光的風(fēng)雨中,但那些在槐樹下度過的晨昏,在石墩邊傳承的溫情,在菜園里收獲的成長,將永遠鐫刻在我的靈魂深處,成為對抗世間寒涼的最堅固鎧甲。當未來的某一天我也成為別人的姥爺,我會指著這小院子,對孩子說:"看,那是你太姥爺、姥姥種下的希望,它的根須一直延伸到我們心里最柔軟的地方。"
責(zé)任編輯:明遠